《權力遊戲:王者之路》評測:在維斯特洛,你不是征服者,而是消費者

 《權力遊戲:王者之路》是一款讓人又愛又恨的作品。作為一款免費制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,它野心勃勃地重現了維斯特洛的世界,無論是寒風呼嘯的北境,還是陽光普照的高庭地區,都被細緻描繪得相當到位。作為一個《冰與火之歌》系列的老粉,我一開始滿懷期待地踏上這條充滿政治陰謀與怪獸傳說的征途,卻很快被現實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。

故事設定在影集第四季,你將扮演一位北方貴族私生子,在父親病重、繼承權岌岌可危的情況下,踏上向各大家族示好、博取支持的旅途。過程中你會與白鬼、叛軍波頓家族,乃至於傳說中的神秘生物交手,情節有厚度也夠吸引人。然而,這些元素只是表面的糖衣。實際上,《王者之路》的體驗更像是一門資源管理課,而非一場沉浸式的角色扮演冒險。



遊戲一開始讓你從三種戰鬥職業中選擇——雇傭兵、騎士和刺客。我選了雇傭兵,部分是因為我一直喜歡《龍與地下城》裡的野蠻人,也受了塔斯的布蕾妮的影響,總覺得雙手大斧揮砍敵人很有快感。值得一提的是,遊戲允許你自由切換職業,背包道具也是共享的,這點算是貼心。但如果你想重置角色、重新命名或從頭開始一個職業,對不起,系統並不允許,這讓我測試角色外型時不小心造出了一位表情詭異的騎士,之後卻無法刪除,實在令人抓狂。

人物建立功能雖不及《龍族教義2》那般細緻,但也算中規中矩,能讓你創造一位有點個性的英雄。我給我的角色畫上煙燻眼妝、加了道疤痕,看起來有點像《巫師3》裡心碎後的特莉絲——是的,這是我朋友 Max 的原話,他每次玩這類遊戲都會花兩小時在角色捏臉上,就為了打造一位帶點滄桑感的女戰士。

遊戲一開始的教學關卡設計得不錯,從長城外一路帶你回到南方,還能遇見瓊恩·雪諾與山姆·塔利這對老搭檔,算是對影集粉絲的一種小驚喜。不過角色建模並不怎麼討喜,表情僵硬、眼神死板,瓊恩的臉甚至讓我懷疑是不是照著某個低清畫像臨摹的。這種「近看災難、遠看還行」的狀況貫穿整個遊戲,維斯特洛的世界在遠景中是壯麗的,雪原、山丘、城堡應有盡有,但只要靠近一看,就會發現草地像充氣墊一樣彈跳,樹木多邊形感十足,氣氛一下子全沒了。

更糟的是移動手感。無論是徒步還是騎馬,都像是在冰上滑行,尤其在需要精準跳躍的平台關卡中,這種設計簡直是折磨。一次我好不容易爬上山坡準備完成支線任務,結果因為不小心滑落摔進敵營,直接被十幾個敵人圍毆,那種無力感就像你辛苦存錢準備週末去滑雪,結果一到雪場發現裝備壞了,還得原地上網買替代品。

說到敵人和戰鬥系統,這裡也只能說差強人意。表面看起來動作華麗、打擊感不錯,但深入玩後會發現節奏死板,攻擊範圍判定時好時壞。技能樹與特性升級看似豐富,但實際上對戰鬥變化的影響非常有限。有些特性比如學會格擋或製作箭矢聽起來很酷,但大多數升級只是微小的數值提升,戰鬥風格始終一成不變。玩了60小時,我的戰鬥體驗和第20小時幾乎沒差別,這讓人很難不覺得是在浪費時間。

而真正讓人感到疲憊的,是那條名為「動能值(Momentum)」的進度鎖。這個系統會根據你全身裝備的等級與技能強度計算總分,然後用來限制你是否能繼續主線劇情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達不到標準分數,你就只能去跑些無聊的支線任務、刷資源或花錢升級。這讓我想起我朋友 Laura 玩《命運2》時的抱怨,她說那遊戲根本不是靠技巧通關,而是靠你裝備的「數值夠不夠看」。在《王者之路》裡,這種設計被發揮到了極致。

而這一切的背後,自然少不了氾濫的內購設計。你可以花錢加速製作、購買更高等級的遠征車隊、甚至解鎖快速傳送。幾乎每一項設計背後,都藏著一個「若你願意付費,馬上變得簡單」的選項。我能理解免費遊戲需要盈利,但這樣的方式讓人感覺自己不是在扮演一名英雄,而是在被迫經營一座精密卻冷酷的商業機器。



讓我最難過的是,這款遊戲其實有潛力成為我們夢想中的《權力遊戲》RPG。它的世界觀是認真的、地圖是壯觀的、對話中也藏著一些對原作世界的理解與尊重。我記得有一段任務中,一位老太太哭著感謝我救回她被波頓家族抓走的女兒,那一刻我真的有種「我做了正確的事」的感動。可惜,這樣的時刻總是被漫長的等待、難看的動畫,還有無止境的數值追逐所淹沒。

總的來說,《權力遊戲:王者之路》就像是一場精緻的騙局。它穿上了維斯特洛的華服,走的是動作RPG的套路,但核心卻是氾濫的課金與重複的玩法。對於像我這樣的劇迷來說,它既是一場夢的延續,也是一次現實的提醒——原來在「權力的遊戲」中,不是你死我活,而是你付錢,否則你寸步難行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