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奧斯汀 Major 落下帷幕,CS2 社群的話題卻絲毫沒有冷卻。僅僅一週過後,玩家們的目光便從美國南部轉向了更北邊的一個地方:加拿大。這不僅僅是一次對比賽場地的更換呼籲,更是一場關於傳承與初心的情感回歸。
如果你問一個資深的《Counter-Strike》玩家,這款遊戲到底是哪裡來的?他們可能會告訴你是瑞典、美國,或者籠統地說是「歐洲某地」。畢竟這些地區都在電競歷史上寫下過光輝的一頁,瑞典的 NiP 戰隊曾創下 87 場地圖連勝的神話,美國更是近年來 Major 的常客,氣氛與製作水準皆不輸全球任何一場比賽。
但如果我們往回追溯到真正的起點呢?不是那些站在巔峰的戰隊,也不是盛大的比賽舞台,而是一個在大學宿舍裡完成畢業作品的年輕人。1999 年,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本拿比的西門菲莎大學,Minh Le,也就是玩家熟知的 Gooseman,與合作夥伴 Jess Cliffe 一起為《Half-Life》製作了一個名叫《Counter-Strike》的模組。這個最初只是課餘興趣的副項目,很快就風靡了整個網絡。Valve 注意到了這股熱潮,於是將其納入旗下,並一步步將它打造成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電競遊戲之一。如今,《Counter-Strike》已發展至 CS2,是這個系列的第五代版本,Major 賽事也辦了 22 屆,遍及歐洲、美國和亞洲,但奇妙的是——從來沒有一屆在加拿大舉辦過。這個曾經一手捧出 CS 的國度,卻始終缺席於最高級別的舞台。對許多死忠玩家來說,這樣的情況,是時候該改變了。
近期在 Reddit 社群中,「加拿大 Major」的呼聲再次高漲。「Counter-Strike 出生在加拿大,我們什麼時候能在這裡看到一次 Major?」有玩家這樣發文。而另一位則用略帶情緒的語氣寫道:「我是加拿大人,只希望能在一切開始的地方,看到我們的 Major。為了 Gooseman,拜託了,溫哥華!」
這樣的請願並非空穴來風。加拿大其實早就具備舉辦頂級電競賽事的實力。2018 年,《Dota 2》在溫哥華舉行了 TI8,OG 在那場賽事中逆轉擊敗 PSG.LGD,創造了電競歷史上一個最令人血脈賁張的瞬間。而 2025 年的英雄聯盟季中邀請賽也正是在這座城市進行,場館選在了可容納萬人的羅傑斯體育館,現場氣氛堪比演唱會。同時間,VALORANT Masters Toronto 也在另一個加拿大城市火熱舉行,兩地的電競氛圍都得到了世界級的驗證。
從基礎設施到觀眾群,加拿大都不缺。但 CS 社群也清楚,這條路不全是陽光大道。首先,加拿大的稅收制度讓一些主辦單位望而卻步,場館租金與住宿成本也較美國高出一截。再者,目前 CS2 舞台上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加拿大戰隊,對於當地票房來說確實是個隱憂。
但熱情有時就是這麼難以被現實打敗。有位玩家在討論串中提到,他曾經在 2001 年第一次接觸 CS,那時候他還住在父母家裡,用的是撥接網路。每次進入伺服器前都要祈禱不要掉線。而當時他最常進入的伺服器,正是由一位來自溫哥華的玩家架設的。「我人生第一次在 Dust2 上打爆對手,就是在那個伺服器上。那個加拿大人的名字我早就忘了,但那段記憶一直都在。」
這些故事構成了 CS 的另一種歷史,不是透過錦標賽或戰隊,而是透過千萬個像這位玩家一樣的普通人。他們在這款遊戲的世界裡成長、結交朋友、甚至找到了未來的職涯方向。加拿大不只是地理上的起點,它也是數不清的 CS 人生故事的開頭。
Valve 會不會真的把下一屆 Major 帶回 Counter-Strike 的故鄉?這個問題還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隨著 CS2 的發展走向穩定,社群的聲音越來越一致——是時候回家了。對於 Gooseman,對於 1999 年的那間大學實驗室,對於當年那些還沒想過電競可以成為生涯的人們,加拿大值得一次盛大的致敬。
也許某個未來的春天,當選手們走進溫哥華的場館,觀眾席中有一位中年男子悄悄地笑了。他是那年創造一切的年輕人,他知道——CS,真的回家了。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