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老兵再上陣:《虹彩六號 Siege X》依然好玩得不像話

當《虹彩六號:圍攻行動》走過十年,推出重磅更新「Siege X」之際,很難不重新審視這款戰術射擊遊戲在現今競技射擊領域中的地位。對於像我這樣幾乎每天晚上都和朋友在線開戰、在《決勝時刻》《瓦羅蘭》《Halo Infinite》甚至是《Grey Zone Warfare》中摸爬滾打過無數小時的老玩家來說,《虹彩六號》依然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名字,它的節奏、策略感與破壞力,至今依然令人上癮。

就像我認識的一位老美朋友Chris,他曾在《瓦羅蘭》中是一名高端段位的玩家,但當他第一次接觸《圍攻行動》時,完全被那種「不是一見面就互秒,而是比誰先算準下一步」的玩法給吸引住了。他說,這款遊戲不像其他快節奏射擊那樣倚賴反應速度,而是更像是在玩一場軍事版的西洋棋——每一步佈局、每一面牆的強化、每一條通道的封鎖,都是比拼智慧與心理戰的開始。



遊戲中的主打模式依然是經典的「炸彈模式」,攻防雙方輪流進行任務,一方設法保護炸彈,另一方則要突破防線進行拆除。聽起來像是《絕地要塞》或《反恐精英》的老套路,但《圍攻行動》的獨特之處在於——環境破壞與防禦佈署。攻方不只是從正門衝進來,他們可以破牆、炸地板,甚至從天花板垂降,而防守方也不只是等著守點,而是在準備階段布滿鋼板、釘設鐵絲網,放置陷阱,讓攻方每前進一步都膽顫心驚。

當然,這種戰術體驗的核心,來自於「幹員」系統。目前遊戲中擁有多達75位角色,分為攻擊與防守兩類,每個角色都有獨特的技能與裝備風格。例如你可以選擇「Sledge」——這位英國幹員揮舞著巨大的鐵鎚,隨時能砸碎牆壁衝破防線;也可以選「Oryx」,速度快得像風,能跳牆、能突擊,讓對手根本來不及反應。

每個幹員的能力設計都十分用心,對應不同的戰術需求與玩家習慣,從耐心埋伏型,到衝鋒陷陣型,選擇豐富。而對於新手玩家來說,遊戲內也貼心地設置了簡明的角色教學影片,讓你快速了解每位幹員的技能運作邏輯。我的英國好友Emily剛入坑時就很依賴這套系統,幾天下來已經能熟練運用「Lesion」佈置毒針,一場比賽中成功拖延進攻數分鐘。

不過更新中的另一項新模式「雙前線」雖然看起來新鮮,實際上更像是調劑口味的小點心。這個6對6模式要求雙方同時進攻與防守三個區域,看似節奏緊湊,但由於地圖過大、角色選擇有限,加上復活機制的設計,整體玩起來反而失去了「炸彈模式」那種一命定輸贏的緊張感。打上幾輪之後,你可能會像我一樣,很自然地還是回到主線模式繼續享受那種心跳加速的攻防對決。

在體驗之外,Siege X也走上了當下流行的「免費遊戲+內購」道路。遊戲本身雖然可以免費遊玩,但部分進階模式如排位賽和錦標賽需要支付約20美元解鎖。同時,幹員的獲得方式也比較講究,既可以靠打比賽累積「榮譽點」來兌換,也可以直接用現金購買。以最便宜的幹員為例,需要大約一小時遊戲時間來賺取1000點,如果不想花時間,也可以花不到10美元買入。而像「Alibi」這種價格較高但實用性極強的幹員,則有可能需要你投入一整天的時間來解鎖——這對於只想偶爾玩玩的新手來說,顯得略微勉強。

雖然這種收費策略有點「溫水煮青蛙」的感覺,但遊戲本身也設計了一些支線任務與等級獎勵來輔助幹員解鎖,比如特定任務完成後直接送出幹員,對於時間較少的玩家還算友好。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遊戲的音效設計。從一開始,《圍攻行動》就是靠聲音博弈的一把好手。敵人是否從樓下移動,腳步聲是從哪面牆後傳來,甚至是一顆手榴彈是從哪個方向拋來——如果你戴著一副好耳機,整場戰鬥幾乎可以靠耳朵來贏。這種「細節即武器」的設計也再次證明了這款遊戲對於聽覺的極致追求。

不過即使是十週年更新,遊戲在場景破壞方面也暴露出一些「時代的痕跡」。雖然牆壁、天花板可以破壞,但有些看似應該能打穿的物件——例如厚牆或家具——依然是不可摧毀的。相比之下,《The Finals》那種幾乎所有場景都能摧毀的設計,就顯得更貼近現代玩家對「真實戰場」的期待。這一點或許是《圍攻行動》未來可以強化的方向。

此外,雖然這次更新沒有新增地圖,但26張既有地圖中有五張進行了畫質與光影優化,同時還加入了一些有趣的互動元素,比如可以射擊氣體管道來引發火焰或濃煙。雖然這些設計在實戰中用途有限,但在視覺和沉浸感上增色不少,也讓遊戲有了些許電影感。



總的來說,Siege X 是一場十年磨一劍的誠意更新。雖然它不是完美的——幹員系統的收費設計仍有待優化,某些老舊機制也略顯過時——但它依然是一款擁有強大核心玩法、出色聲音設計和獨特策略體驗的射擊遊戲。無論你是像Chris那樣的老兵,還是像Emily那樣的新兵,只要你對射擊遊戲不只是想「快點幹掉對面」,而是享受戰術與腦力交鋒的過程,那麼《虹彩六號:圍攻行動 X》會是一個讓你願意一場接一場玩下去的選擇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