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第一次踏入《MindsEye》的世界時,很難不立刻聯想到《GTA》和《電馭叛客2077》這兩款經典。這款第三人稱動作冒險遊戲同樣設置在未來世界,舞台是虛構城市「紅岩市」(Redrock City)——一個充斥著高科技與企業貪腐的地方。主角 Jacob Diaz 是一位退役士兵,腦中植入了一個名為「MindsEye」的神經晶片,這個裝置賦予他異於常人的能力,也牽引他一步步走進這個城市黑暗的深處。
如果你喜歡那種邊開車邊打鬥的節奏感、喜歡在城市中穿梭時突然爆發的一場火拼,又或者你單純熱愛一場場精心編排的槍戰,那《MindsEye》的戰鬥系統或許正對你的胃口。開發團隊 Build a Rocket Boy 對戰鬥部分投注了極大心力,這不是那種附帶在主線劇情旁的「順便戰鬥」,而是紮紮實實佔據整個遊戲核心的關鍵玩法。
在一次與開發團隊的訪談中,Game Rant 深入了解了這套戰鬥系統的運作邏輯。簡而言之,這並不是一場場靠預設劇情推動的死板戰鬥。《MindsEye》內部設計了一個名為「Encounter Manager」的系統——這個管理器會即時分析戰場狀況,並根據不同敵人類型分配角色與行動任務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戰場上的「導演」,不斷指揮演員(敵人)調整策略,以確保整場戲既有節奏也不會落入單調。
開發團隊強調,他們特別避免讓戰鬥變成一種「躲掩體→開火→補彈→重複」的無聊循環。這在第三人稱射擊遊戲中很常見——像是《全境封鎖》或早期的《戰爭機器》,很多時候玩家只需要找個掩體蹲好,就能一路打到結尾。但《MindsEye》試圖打破這種套路。敵人會試圖從不同角度包抄你,甚至故意逼你離開原來的掩體。有時候你剛以為找到一處安全位置,一台機器人就從天而降,硬生生把你逼出舒適區。
而說到敵人,《MindsEye》不僅有普通人類士兵,還加入了高智能機器人。這些機器人並不是單純的「血量海綿」——開發者明確表示,他們討厭那種只靠堆血量來增加難度的設計。這些機器人會與人類敵人互相配合,有時會提供掩護,有時會發動同步攻擊,甚至有人類會主動躲在機器人後方伺機而動。這種人機協作的細節設計讓每場戰鬥更具層次,也增加了你必須思考與即時應變的壓力。
試想一下,如果你玩的是《殺戮地帶》那種純機械敵人的遊戲,戰鬥節奏雖然刺激,但敵人行為模式很快就會被你摸透。而在《MindsEye》中,機器人與人類敵人搭配出來的組合千變萬化,就像《異塵餘生4》中突襲你據點的各種陣型一樣,你永遠不知道下個轉角會遇到什麼局面。
一位曾參與內測的歐洲玩家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:他正打算從一處高地狙擊敵人,沒想到敵方 AI 竟主動派出兩組兵力從左右兩側包夾,而一台機器人則從下方跳躍而上,直接封鎖了他的退路。他當時笑說:「這感覺就像《戰地風雲》和《質量效應》合體,敵人不是笨蛋,他們會讓你不斷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。」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主角 Jacob 並不孤單。他隨著遊戲進程會獲得一架輔助無人機,這台小型裝置能協助他進行掃描、分散敵人注意、甚至直接發動攻擊。這類設計與《看門狗》中的無人機操控系統有幾分相似,但在節奏與功能性上更偏向戰術支援,而不是純粹的監控。當你被敵人團團圍住,能夠靠無人機拖延幾秒、拉開距離,就成了生死關頭的轉捩點。
總體來看,《MindsEye》試圖在故事與戰鬥之間找到一個自然的平衡點。開發者並不希望戰鬥變成一場場孤立的小遊戲,而是像電影中的動作場面那樣,與角色成長和劇情推進密切結合。他們提到:「我們希望每一場遭遇戰都有存在的理由,不只是為了填充時間或強行延長流程。」
這種理念其實讓人想到《最後生還者》第一代中的設計。當時的戰鬥雖然不頻繁,但每一次都極具張力與敘事功能,不論是為了生存還是為了保護夥伴,玩家都能深切感受到主角的掙扎與抉擇。《MindsEye》雖然風格更偏向科幻與高速節奏,但背後的設計思維顯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對於那些追求爽快戰鬥與豐富故事的玩家而言,《MindsEye》無疑是一款值得關注的新作。它不只在技術上嘗試突破,更在玩法細節中注入巧思與深度。如果你已經對重複無變化的掩體射擊感到疲乏,那麼 Jacob Diaz 的冒險或許能為你帶來一場久違的刺激旅程。
留言
發佈留言